第 12 章(2 / 3)

重新打招呼,“我叫苏景殊,尚未取字,雱哥儿直接喊我名字或者景哥都可。”

不是他故意省掉儿化音占便宜,而是他真的比王雱年长一岁。

王雱打小跟着王安石到处跑,也不是个腼腆的孩子,两个自来熟凑到一块很快就“景哥”“雱哥儿”的喊了起来。

书房里的老父亲们看着两个孩子相谈甚欢才收回目光,他们都觉得自家崽很好,但是也没有自信到长辈志趣相投小辈就一定能玩到一起。

王安石喝了口热茶,“子瞻子由子纯下场,子固兄也是这一场,不知金榜出来会是怎样。”

苏洵笑道,“今年的主考官是欧阳公,子固只是不擅时文,策论却做的极好,今科应能如愿以偿。”

王安石点头,又有些可惜,“子固兄的策论极好,明允兄的策论针砭时弊也是我辈所不能及。”

奈何朝廷不单以策论取士,否则不管是他苏明允还是今年再次下场曾子固都不会蹉跎那么多年。

子固兄拜入欧阳公门下算是仕途有望,明允兄如今已放弃科考,也不知今后是何打算。

“说起策论

() ,谁敢在介甫面前自夸?”苏洵已经把压力丢给儿子,想开了之后无事一身轻,并不为此感到遗憾,甚至还能拿自己开玩笑。

今年下场的举子水平如何他们大体有数,幸好他没下场,要是俩儿子考中了他还是没考中,这让他这个当爹的脸面往哪儿搁?

两个爹在书房讨论朝廷的取士之道有哪些不妥,两个儿子在院子里嘀咕上学的事情。

苏景殊和王雱都算是外地进京求学的学子,看两个爹的意思,他们近几年应该都不会离开京城,也就是说接下来几年他们都得在国子监度过,一直到他们考中进士为止。

身在大宋,有功名的社会地位和没有功名的社会地位直接一个天一个地。

他们将来要入仕为官,无论如何都不能绕过正统科举。

王雱可以直接凭恩荫进国子监,苏景殊不光要考试,还得考到名列前茅,在结业时获得祭酒教授们的一致好评才行。

《贡举条例》有规定,要在京城参加科举需要有京城的户籍,还要有一定的居住年限才行,二者缺一不可,只有户籍但是长时间不在京城居住的也不能在京城考,除非有命官担保。

前些年还能以寄应生的名义在京城考,庆历年间的新政中范文正公强硬的将所有外来生员都敢回原籍考试,不管父祖官职多高,科举考试都得按规矩来。

苏景殊老家在蜀中眉州,王雱老家在江西抚州,哪个离京城都不近。

他们不想来回折腾的话,将来的国子监结业考评就得足够好。

只要拿到国子监祭酒的推荐,他们就能直接参加春闱,不然还得先回老家参加解试,解试完了之后再紧巴巴的赶回京城参加省试。

他们能怎么办?只能努力学习。

两个少年郎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

吴夫人给两个孩子准备了点心,出来看到两个娃都眼泪汪汪的还以为起了什么争执,问出缘由后便只剩下哭笑不得。

王雱吸吸鼻子,“国子监中能人辈出,想在那么多能人中脱颖而出真的很难。”

苏景殊点头附和,“太学中都是凭才学辛辛苦苦考进去的平民子弟,他们起早贪黑的学,我们想进入甲班真的不容易。”

二重唱:“太难了,真的太难了呜呜呜呜。”

吴夫人:……

是不是他们夫妻俩平时对孩子的关心太少,平时没见雱哥儿读书有压力啊?

景哥儿也是,那么聪敏灵动的孩子,离他们下场还早着呢,怎会为举业忧心至此?

王雱擦擦不存在的眼泪,接过他娘手里的点心碟,“娘,我和景哥还没说完呢。您自己忙,不用管我们。”

他们刚才只来得及感慨国子监中拔尖不易,还没有互通学习进度,听说太学里的学习氛围更好,要不他也和景哥一样去考太学吧?

苏景殊:???

他去考太学是因为他只能考太学,怎么还有自己给自己加难度呢?

王雱非常有行

动力,有想法后立刻去找他爹商量改去太学的可能性。()

王安石想想国子学里的那群衙内,也不是不行。

?本作者醉酒花间提醒您《[北宋]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》第一时间在.?更新最新章节,记住[(()

苏洵:……

老苏默默看向躲在旁边不敢说话的儿子。

小小苏:!!!

“爹,我真的什么都没说。”

这边还没说两句,那边的王安石已经敲定了让儿子改去太学感受平民学子的艰辛。

大卷王培养出了个小卷王,这让咸鱼情何以堪?

小小苏恍恍惚惚回家,恍恍惚惚参

最新小说: 着迷[校园] [综原神]关于我转生成史莱姆但在提瓦特这档事 反派剧透我一脸 给古人直播从重婚案庭审开始 校园文男主的亲妈十八岁 名柯必死人设如何生存 [综英美]跟蜘蛛侠猎魔的日子 诸伏家的小儿子是特级咒术师 虐言女主的崽是我的?! 万人迷小漂亮又被盯上了[无限]